来源:
dxi(dramexchange dram 产值综合指数) 自三月廿日 即开始反转向上,价格指数由 2984 向上至 四月四日 亚洲早盘的 3006 ,指数上扬,主要反映近日 ddr 于现货市场止跌回升,虽然 ddr2 现货价格仍小幅下跌,但是 ddr 仍为现货市场主流下, dxi 指数仍呈微幅上扬。由于 dxi 自一月下旬以来即呈下跌趋势,指数由 3158 狂跌 174 点至 2184 方触底回升。显示 dram 现货价之前有超跌现象,现在呈向上修正。
现货市场方面, ddr 256mb ett 价格大幅反弹,由于市场传言,近期现货市场某主要供货商将不会再放货,在贸易商拉抬价格下, ddr utt 价格由 1.7 美元劲扬近 9% 至 1.85 美元,。除此原因之外,近期 ddr 需求也相对于 ddr2 强劲,主要因为 intel 上半年要将旧世代仅支持 ddr 的 865g 芯片组出清,因此压低价格大量出货到下游的主机板厂商,也使得 ddr 在现货市场需求较为热络。 ddr 256mb (32mb*8) 400mhz 价格由 1.99 美元反弹至 2.01 美元, ddr 512mb (64mb*8) 400mhz ,价格由 3.95 美元上涨 2.8% 至 4.06 美元。至于 ddr2 部分,现货市场需求依旧疲弱, ddr2 533mhz 512mb (64mb*8) 价格于上周由 4.82 美元下跌 2.1% 至 4.72 美元。
四月上旬合约价 – 持平或小幅下跌
虽说目前计算机系统大厂及 dram 厂仍在进行四月上旬合约价的谈判,但由几家的谈判趋势来看,四月上旬的合约价 ddr2 512mb 可望维持平价或仅小幅下跌 2%-3% 。 原本 dramexchange 预估四月上旬合约价可能下跌 5% ,但根据厂商目前的谈判态势来看, ddr2 于四月的供货短缺现货已较二月,三月为佳,但仍处吃紧状态。在 ddr2 的加持下, ddr 应亦能维持平价趋势,或仅微幅下跌。
值得一提的是, ddr2 667mhz 需求逐渐浮现, dram 厂在 ddr2 667mhz 的成交价格可高于 ddr2 533mhz 约 10% - 15% 。另外, ddr2 1gb 667mhz 笔记型计算机用内存模块 (sodimm) 成交价也大幅攀高。甚至高于 ddr2 1gb 533mhz 桌上型计算机用内存模块 (udimm) 超过 15% 。显示 dram 厂商即使面临第二季价格下滑,但若 ddr2 667mhz 或 ddr2 1gb sodimm 比例提高,整体 asp( 平均销售价格 ) 仍可维持不错的表现。
nand flash 分配不均导致现货价一天内激涨 2-13%!
1gb 到 16gb nand flash 现货价自三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到四月第一个交易日,大涨 2-13% 。然而,以一周为单位来看,只有 1gb 微涨 2% ,其余容量的颗粒现货价依小有跌落。这是否意味着 nand flash 市场终于达到了供需平衡点,并开始供应短缺;或是现货价已经触底? dramexchange 指出这只是 nand flash tsop 颗粒的暂时性供不应求的情况,导致较小的客户被迫于现货市场以更高的成本采购来制造已接的急单。
dramexchange 预测这个不实的供应短缺现象,将不会超过一周的时间。因为预测将于下周新发布的四月合约价将因整体 nand flash 市场持续增加的供应和平淡的需求,而呈下滑趋势。
小量"急单"的需求出现而非整体 nand flash 市场
三月是本季的最后一个月 , 由于需求滞缓趋势, nand flash 产品制造商都想把库存水平保持在最低。所以拖延合约交易直到最后月底才决定,因此使不同客户的需要更加难以跟踪。接近月底,当大客户的合约交易终于达成 , 将迫使那些无法确保在合约市场拿到货的较小客户不得不到现货市场去寻找所需要的颗粒。 由于合约出货延迟到月底,现货市场的补给也同样延迟,因此致使小客户更难找到需要的货。因此,客户被迫以更高价格从现货市场购买芯片。因为只有迫切的需要,所以才会去购买交易量有限。
供过于求导致 nand flash 客户对成品需求增强
然而三月的成品供给却减少
由于价格在二月下滑的基础上仍持续下滑 ,模块厂和 oem 商们希望得到是成品而不是颗粒 , 以免出现潜在损失 。例如,从 nand flash 直供商购买成品 nand 闪存记忆卡要比从零售商购买 nand flash 颗粒,要减少订货至交货的时间,因此与 nand flash 蕊片相比,客户较顷向购买成品 ( 如记忆卡 ) 或颗立。然而, nand flash 的供给却以芯片较多,尤其是现在主流的 4gb nand flash 最明显的出现了供需失衡状态。
pc market watch: 深耕中国 pc 市场,国际品牌业者组织当地化
藉重当地专业经理人,东芝强力发展中国 pc 市场
为强化中国 pc 市场经营,东芝在生产、人才、经销通路等本土化策略,在 2006 年有了具体的成果。
生产本土化, 1995 年东芝进入中国市场,凭借其设计和研发优势,不到一年时间,市占率即达 8% ,成为中国 nb 市场第一领导厂商。接着 2000 年 6 月,东芝于上海建立生产工厂, 2002 年持续在杭州建立全球化之 nb 生产基地, 2005 年更将菲律宾 nb 产能移至杭州,实现生产在地化。
人才本土化, 2005 年,石渡敏 郎 先生出任东芝计算机网络(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上任开始,即着手聘请中国本地专业经理人, 2005 年 11 月正式聘任王刚为副总经理兼 ceo ,负责东芝 nb 在中国产品、市场、销售及服务等业务规划。王刚曾在联想服务 11 年,后至 tcl ,对中国 it 产业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其一到任之后,即为东芝建立一支本土化的管理团队。
经销通路本土化,在 2006 年三月底在中国新产品发表会上,东芝表示在经销通路策略上将采取“多总代分销为主、管道直销为辅”的销售策略,建立复合型管道模式。今年东芝计划把笔记本计算机专卖店从目前的 200 家增加到 500 家,同时与一些大型卖场合作,进一步拓展管道的广度和深度,以“提升厂商、总代和经销商管道价值链的整体运作效率。
戴尔持续扩大中国设计中心编制
欧美成熟市场 pc 成长平稳,为求营收高成长,国际品牌厂商纷纷寻求海外市场的开发。以戴尔为例,海外市场日益成为其年营收 800 亿美元目标之重要支柱,截至 2006 年 1 月 31 之财报显示,戴尔海外市场业务在该财年上升 21% ,海外业务营收占总营收比重达 43% 。
从营收来看,可见海外市场对戴尔重要性,其中,中国市场即为一重要目标。目前为止戴尔在中国 pc 市场排名第三,但市场占有率仍低于 10% ,远低于戴尔在欧美市场的表现,因此为提升在中国市占率,戴尔在今年 3 月底于宣布持续扩张中国设计中心 (ctc) 之人力编制。
戴尔中国设计中心于 2002 年在北京成立,研发主要重点为系统产品,包含 nb 与 dt 。除此,该中心亦为当地供货商对戴尔之重要窗口,随着戴尔日益看重大陆市场,愈来愈多供应伙伴将工厂迁移至中国。 ctc 成立之初成员仅有十名; 2003 年移至上海,至 2005 年人员增加至 300 人,预计在 2006 年底前,再增加 200 人。 新增的 200 名额之中,戴尔亦会招募当地应届毕业生,甚至接受大学实习生,以长期培养当地干部。